林友辉博士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对药物小分子以及碳纳米管对DNA的分子识别作用进行阐述:
创新点1:设计多个载体负载的复合材料作为高效、高稳定性且具有不同催化活性的人工酶,实现一般需要多个天然酶共同参与的串联反应。此外,寻找各种调节分子(如离子液体、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来进一步提高已有人工酶的催化表现。我们的发现有助于利用固体载体或者寻找有效的调节器来设计和开发新型高效的仿生催化剂,以及开辟了纳米人工酶研究的新方向--模拟更加复杂的天然酶系统。
创新点2:将可再生的二氧化铈纳米颗粒与生物催化反应结合实现了非标记、可反复使用、且可比色观测的逻辑网络。利用CeO2作为信号传导器,可以使得生物分子的识别事件转换为比色的输出信号并且容易实现对逻辑门的重置。这些发现有助于构建更加复杂的逻辑装置和进一步拓展纳米材料的应用。
创新点3:将DNA进行金属化,发现当金属颗粒沉积在DNA骨架时可以有效地阻止其与互补的DNA杂交或者其与嵌插试剂结合。而存在多巴胺或者巯基试剂时,由于银颗粒和他们的相互作用更强,可以把DNA释放出来,进而重新恢复DNA活性。基于这一独特的现象,可以实现多巴胺或者巯基试剂的灵敏检测
林友辉,男,1985年06月出生,2008年8月师从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师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任劲松研究员, 任劲松 研究员,于2014年1月获博士学位。